close

  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日前在門診為病人看病時被一位患者捅傷致死,令人為之氣憤為之心痛。最近,這樣的醫患糾紛已不止一次刺痛我們的心。
  靠什麼維護醫務人員的安全、尊嚴和權威,成了當前迫切需要回答的一個社會問題,也是關係到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民生大事。
  不久前,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印發了《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指導意見》,要求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來構建“平安醫院”。這是國內外醫院的通常做法,實踐證明是必要和有效的。
  但就目前情況看,僅靠人防、物防、技防遠遠不夠,還亟需解決如下問題,否則,不要說“20張病床配備1名保安”,就是給每位醫生都配上保安也難保安全。
  拯救醫患關係,一定要有法律的保障。醫生既是治病救人的崇高職業,也是充滿高風險的危險工作,這就決定了醫生行醫的環境必須安全,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醫生行醫的過程必須有尊嚴和權威,能正常發出和執行醫囑是最根本的操作。
  做到這些的前提,是正常的醫患關係,而保證正常醫患關係靠什麼?只有靠法律。脫離了法律保護,即便是一代神醫或良醫,即便是“醫療航母”,在暴力之下,也會脆弱得不堪一擊。而如今,一旦出現上述傷害醫護人員的惡性事件,輿論總將其往“醫患關係不好”上引申,甚至聯繫到醫德醫風。這種引申很不妥當,且不說不是所有傷害醫護人員的惡性事件都有這種“背景”,有些就是確鑿無疑的刑事案件;即使有,任何傷害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行為都不能以任何藉口逃脫法律的製裁和輿論的譴責。對此,認識要明確,執行要堅定。
  拯救醫患關係,不能過度倚重和強調醫生的醫德,而忽視構建醫療服務市場權責清晰的激勵相容機制,致使醫患糾紛很容易導致對醫德的拷問,這就遮蓋了醫患互信缺失的制度性障礙,所以總是治標不治本,解決不了問題。例如,要儘快用患者的醫療保險、醫生的醫療責任保險、第三方仲裁調解和醫生組織“清理門戶”等多種方式,在醫療事故鑒定、賠償、處罰和醫德醫技評估等具體問題上,把醫院及醫生與患者完全隔離開來,使彼此直接衝突失去目標和意義。
  醫院是生老病死密集發生之地,現代醫療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醫生的醫德也並非完美無缺,一些發達國家醫療糾紛發生率為何遠遠低於我國?主要原因是,他們的醫生都購買了醫療責任險,醫生還有自己的組織,一旦出現醫療糾紛、事故或差錯,醫院和醫生就不會為對錯和賠償問題與患者糾纏,患者也不太可能通過“醫鬧”獲得更多利益訴求。法律和醫生組織對醫生要求嚴格、處罰公平,也少有患者因醫療不滿而向接診醫生施暴泄憤。
  說到底,醫院和醫生有德敬業是一個方面,但他們也不應為我國醫療改革,比如看病貴、看病難,乃至社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負責甚而成為“出氣筒”。目前的醫患糾紛就如同社會學所說的“高壓鍋效應”——在強大的外部壓力得不到合適釋放的情況下,醫患關係就有了“暴力”傾向。其中有複雜的社會原因,不能僅用部分醫生的醫德沉淪去解釋,解決的辦法要從社會層面去尋找。
  拯救醫患關係,要改變當下流行的“我出錢就該給我看好病”的錯誤認識——人們不再認可人有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不接納生活中的痛苦、殘障、衰老與死亡,將一切“意外”都視作醫生責任疏忽導致的“救治無效”。所以,媒體和醫院本身在宣傳醫學進步的同時,也要說說當代醫學的局限和無奈。我們的國家醫療體制改革,更要設法讓醫患關係脫離當前這種純金錢純技術的買賣關係,同時,還應向國民提供更多公平、有效、低廉的旨在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服務,政府應盡可能調動源自家庭、朋友、社交網絡、社區的力量,在醫患之間形成一個可以緩衝的溫馨地帶,積極化解矛盾。顧德寧
  新聞鏈接>>>
  28日早上,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被殺醫生王雲傑的遺體被送往殯儀館,眾多醫務人員紛紛到場表示沉痛哀悼,寄托哀思,表達訴求。25日,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件,3名醫生在門診為病人看病時被一名男子捅傷,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王雲傑因搶救無效死亡,另外2人還在搶救中。
  中新網  (原標題:配保安就能拯救醫患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05apmgz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